“好的教育就应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这是今年网上很火的一段话,也是很多人都认同的理念,其中包括我,其实唐校长当天讲的还有一句也令我印象特别深,就是与其让幼儿园的孩子去学拼音、学算术,不如让他们学会如何整理东西,既表达了孩子在幼儿、小学阶段习惯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学习知识循序渐进就好。
 
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一个孩子数学学成什么样就能称为数学好呢?没错,显然不完全是考出高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考出高分并不能代表数学就学的好,而是排出分数外,他们具备了哪些数学素养?是数学思维提升了?数学理解能力增强?还是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还是数学应用意识提升了?等等这些数学素养,他们拥有了多少?具备的多了,才能让以后的数学越学越轻松,到了初中才不会轻易掉队。
 
现在很多幼儿提前学习了小学课本知识,到上一年级后,对课本知识的新奇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减少。这些孩子在课堂上溜号,不专心听见,对提问不感兴趣等现象比没有提前学习的孩子明显突出。这表明提前学习败坏了幼儿的学习胃口,同时还会使幼儿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
 
其实小学也是一样的,数学书的新知识、新例题往往就只有一两张主题图和简单的文字提示,孩子是很难看懂的。即使聪明的孩子能看一些,但没有经过合作学,展示学,反馈学,全流程体验,“学教翻转”的学习新体验,无法得到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缺乏了课堂的学习过程和老师的引导,就无法培养孩子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
 
所在在寒假孩子如果提前预习,开学后就会对课本知识的新奇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减少,在课堂上溜号,不专心听见,对提问不感兴趣,从而得不到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建议孩子在寒假不要提前预习。
 
建议孩子寒假在家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做好知识的温故,再做一些提升数学素养的特色作业,如自做错题卡,将假期做的错题进行整理、归纳,写出错因及正解的分析过程,制作成一张错题卡。还可以写数学日记,将看的数学故事或者书(有关数学名人、数学游戏、趣味数学等与数学有关的)记录下来,也可以是自己做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写成日记;当然也可做数学报,做一张与《生活中的数学》相关的数学报,像估算自己家年货的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