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一)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一种热的        导体。

2.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        

3.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资料显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    

        亿立方千米。

4.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          

5.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         化、         化和      

    化。    

6.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        越大,也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时,测试标准至少达到        项。

8.热可以通过热        、热        、热        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9.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正确的安装是(   )。

图片

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    )。

 

A.生态环境

B.生态系统

C.生态群落

3.如图,“蛟龙”号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它是当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已经在海底(    )米深处进行过载人探索。

图片

A.8000                B.6000                C.7000  

4.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以下四种动植物在食物链中填写正确的是(     )。

图片

A. 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5.橡皮泥和铝箱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6.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     ,船的载重量就越     。(   )

A.大   小          B.大   大          C.小   大

7.设计工程一般经历(   )等过程。

A.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

B.设计——问题——制作——测试——完善

C.制作——设计——完善——测试——问题

8.下列(  )不属于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图片

9.关于再生纸制作的方法,确定“(      )”的制作程序。

A.撕碎——挤压吸水——平铺——搅拌——通风晾干

B.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

C.撕碎——平铺——挤压吸水——搅拌——通风晾干

10.我们在比较独木舟和竹筏的不同时,应该选择(   )等方面。

①体积   ②载重量   ③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得物体。(  )

2.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

3.绿豆发芽需要土壤和阳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

4.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加快物体热量的散失。(  )

5.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所以说地球使我们唯一的家园。(  )

6.生态瓶里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  )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8.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

9.地球上的水很多,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不紧缺。(  )

10.自身身体特征无法适应非生物环境或生物环境的改变时,为生存而发生行为变化。(  )

11.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小。(  )

12.船可以通过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  )

13.热在水中是以辐射的方式传递的。(  )

14.有一些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的利用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  )

15.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  )

 

四、连线题。(第13分,第二题5分,共8分)

1.把下列图片的序号与对应的现象及关系用线连起来。

图片

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①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②

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③

2.从绿豆苗与周围生物之间找出更多的食物链,试着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片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

1.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忧水资源的问题?

 

 

 

2.如图是2017年我国的电能来源,合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

图片

3.为什么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六、实验探究题(共18分)

1.实验名称:加热烧杯中的水。

实验目的: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材料: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点火器(火柴)、护目镜、湿布。

如图:热是怎样传递到烧杯的各个部分的?(4分)

图片

2.根据下面的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

序号

方法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

无盖的杯子

95°C

65°C

50°C

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C

74°C

62°C

3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5°C

81°C

74°C

4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5°C

85°C

80°C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号。(2分)

2)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如果要研究“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5分)

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举出三个。(3分)

                                                         

3.20世纪50年代,由于麻雀吃稻谷。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的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蝗虫灾害,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蝗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蝗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等一系列惨痛的后果。

图片

图片

1)请你解释,为什么麻雀被消灭了,反而造成农田绝收的后果。(2分)

 

 

 

2)如果你是科学家,接下来应该呼吁大家怎么做呢?(2分)

 

 

 

 

 

参考答案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