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第一句总起全文,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杨家九岁的儿子,说他十分聪慧。接着讲了一件有趣的小事来证明其聪慧。孔君平去拜访扬家父亲,可他不在家。于是叫出了杨家孩子。孩子了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看到杨梅,想到这家人杨,于是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子。而孩子的作答也干脆利落,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养的禽鸟来反驳对方。文章到此戛然而正,耐人寻味,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孔君平说“此是家果”,意思是说:“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了啊!”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十分幽默风趣。孩子迅速听出了客人话里的玄机,于是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孩子没有生硬地对答“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委蜿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由此可见场氏之子思维敏捷,应答得体。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传。

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书中所载人物言谈行事,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书有八卷,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我会写

生字

拼音

             组词

liáng

房梁

栋梁

桥梁

造诣

诣绝

苦心孤诣

qín

家禽

飞禽

野禽

 

课文理解

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词语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解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2、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懂礼貌、幽默、风趣的孩子。

 

课后习题答案: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②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方法指导: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

二、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的机智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①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听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以后,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联想到了孔雀;

②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由此可见杨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懂礼貌、幽默、风趣的孩子。

 

课外拓展

名人机智对答小故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去拜访李膺(yīng)。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宾客没有不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