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选自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放风筝的起因:众人因拾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接着写众人七手八脚放风筝的场景:丫头们拿出了各种放风筝的工具;宝琴放了个大蝙蝠风筝;宝钗放了个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又急又恼;黛玉放风筝时,众人都说能把病根儿都带走。最后写大家都把风放飞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很清楚,展现出大观园里的青年男女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文中人物众多,既有公子、小姐,如宝玉、黛玉、宝钗、探春;也有仆妇、丫头,如黛玉的丫紫鹃。宝玉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他性格单纯、喜欢玩闹,一点儿也没有公子哥的架子:大鱼风筝被丫头晴雯放走了,自己还没放一回,却也不气恼;自己的风筝放了半天都放不起来,急得头上直出汗;众人一起笑他他就恼得把风筝摔在地下。从这些地方都能感受到宝玉的率性、纯真。
课文中有些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比如,“窗屉子”指的是窗户上糊冷布或是铁纱等用的木框子;“剪子股儿”指的是放风筝时用的一种工具,即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线;“籰子”指的是缠绕丝、纱、线等的工具,是拿在手里放风筝用的。又如,“这会子拾人走了的”,意思是捡别人放走了的风筝;“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意思是让丫头们去院子里宽敞的地方放风筝。
课后的“阅读链接”选自林庚的散文《风筝》,生动地描写了旧时北平放风的习俗和作者对风筝的喜爱,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放风筝这一民俗活动。其中也谈到了“风等在传说中被认为是放晦气的”,和课文中的说法相同,体现出文化的传承。
课文中所配插图是清代著名画家孙温所绘。图中宝玉与众姐妹正坐在大观园的潇湘馆内,丫头们也聚集在房中,窗外竹影婆娑,空中飞舞着几只风,远处院墙外一位女子正放着风筝。插图笔法精细,人景相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哄:hōng:(哄然大笑) hǒng(哄人)hòng(一哄而散)
【放晦气】旧时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剪子股】放风筝时,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线,称为“剪子股”
1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写出了风筝撞在竹子上发出的巨大响声。
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风筝触竹发出巨大声响,必将引出丫鬟出门观看,引出下文放风筝。
2、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 单他有这个不成!
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点。
3、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4、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
5、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
“手帕垫着手”是怕线割伤了手,“顿了一顿”试试风力如何,“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动作娴熟。“风紧力大”之时放风筝是最困难的,这时候却让黛玉来放,加上她娴熟的动作,说明黛玉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与上文“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呼应。
6、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随风风飘荡的样子;“一时”“展眼”“再展眼”突出了风筝随风而去后,在天空飞行的速度很快。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作者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大家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放风筝本就让人觉得有趣了,三只风筝绞在一起,“玲珑喜字带响鞭, 在半天如钟鸣一般”更是热闹非凡,突出了中心。
(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2)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
(3)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却不舍得放走风筝。李纨劝她说放风筝也是放晦气。于是紫鹃绞断风筝线,也放走了晦气。
(4)三个风筝绞在一起,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